对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8-25 16:21    浏览次数:    来源: 金华市科学技术局

张立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支持浦江县创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高新区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创建省级高新区有利于浦江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推动科技高效赋能产业提能升级,为浙中地区城市群开放、产业和创新能级提升贡献力量。金华大力支持浦江新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5219日,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正式向省发改委、省资规厅上报金华市开发区调整方案,其中明确新设浦江高新区为省级高新区,目前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待部里下发开发区目录调整文件后,浦江高新区将正式纳入省级高新区序列。

一、强化区域创新动能,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是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制定市级科创平台管理办法,推动浦江县出台配套政策,争取金华市级资源倾斜,支持引导浦江设立联合研发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等平台,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形成科创平台上下贯通的政策体系,引导支持各类主体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对评价优秀的科创平台给予项目、资金等要素支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全面创建省级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推动科技成果在浦江转化落地。二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健全“一家研究院、一个产业园、一支科创基金、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一个孵化器、争取培育一家上市公司”的“六个一”成果产出应用体系,增强科创平台自我造血和赋能产业的能力,通过协同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支持浦江申报创建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切实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强在金高校助企合作20253月,相关市级政府部门联合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金华技师学院、浙大金华研究院等在金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以座谈会为契机开展“教育助企”工作,推动在金高校、科研院所与县(市、区)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建立包含学校专业、师资、技术服务、培训项目等内容的“供给清单”和包含企业人才需求、技术需求、技能培训需求等内容的“需求清单”,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并组织在金高校、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合作基地定向培养浦江的技术人才,为县(市、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优化人才引育机制,打造高水平人才梯队

一是更新“双龙人才”新政。聚焦人才诉求和企业、园区需求,强化政策统筹,迭代更新“双龙人才”新政,推动市区人才同城同待遇,统一支持标准,构建了“市区一体、市县贯通”的人才政策体系。结合人才“互聘共培”和“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等工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到浦江高新区内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更大力度向科技园内企业授予人才自主评价权,激发浦江高新区创业创新活力。二是开展“双龙计划”项目申报。根据各县(市、区)发展需求,面向全球征集优质项目,目前已有427个双龙项目落地金华。每年市县联动赴外进行创业创新环境推介和人才招引,每年开展600场以上硕博士专场招聘、各行业专场招聘会,每年招引博士300人以上,硕士5000人以上。三是打造浦江特色引才专区。在市级人才招引活动中设置浦江特色展区,重点推介水晶智造、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生态。设置“政策咨询台”,现场解读浦江人才专项政策,并配备创业导师团队提供“项目孵化-融资对接-市场拓展”全流程指导服务,着力引进优质创业项目和高端人才,持续提升特色产业人才集聚效应。目前,浦江已通过市级引才活动前往黑龙江、江西、河南、贵州等地开展校园招聘,与齐齐哈尔大学、萍乡学院等学校建立政校企合作。

三、科学规划交通网络,赋能浦江高质量发展

一是规划纳入金义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浦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规划“两横一纵”的高速路网框架和“一横三纵”的国省干道网络,规划新建合温高速、235国道、219省道,谋划诸建高速,在浦义一、二通道的基础上规划浦义三、四、五、六通道,实现浦江与义乌半小时快速互联互通,支撑浦江高新区全面融入金义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二是加快推进合温高速桐庐至义乌段项目。浦江高新区位于黄宅镇、郑宅镇境内,现有G60高速、G351S218S219公路穿境,我局正在积极推进合温高速桐庐至义乌段前期工作,目前该项目工可方案已通过省发改委与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审查,下一步将积极对接省交投集团,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今年批复工可,2026年开工建设。三是加快G351快速路建设进度G351是浦江快速沟通衔接义乌、兰溪的快速路,目前351国道浦江联盟至兰溪界段工程已完成90%,下一步将督促建设单位加快进度,争取2026年完工。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市科技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周潘玲   联系电话:82468931

                              

 

金华市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