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12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8-25 15:55    浏览次数:    来源: 金华市科学技术局

何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收悉。经市科技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塑造金华发展新优势,全市科技系统大力实施浙中科创走廊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一廊串联、六城聚力格局初具,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得到进一步贯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市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体系

2025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作为未来三年牵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同时,为细化落实方案要求,制定金华市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五张清单”和2025年工作计划,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见成效。

为强化政策支撑、协同推进重点领域突破,我市在科技创新、教育协同、人才引育等关键环节同步发力,今年以来先后制定《金华市科技金融提能升级行动方案》《金华市科技保险补贴实施细则(试行)》,着力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级和科技研发风险保障;成立金华市磁性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重点扶持磁性材料专业,缓解磁性材料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出台人才双聘制度改革、“双龙计划”遴选管理、产业人才奖励等系列政策。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市将着力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下步计划如下。

一、支持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金华市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实践、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发力,构建促进企业创新的闭环体系。二是深化“揭榜挂帅”创新机制。鼓励横店东磁等行业龙头企业,围绕高性能铁氧体软磁材料,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协同攻关,对成功揭榜项目给予奖励或补助。三是优化科技企业梯次培育。重点支持新型电子材料产业链,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链条,加快构建完善“链长+链主”协同机制,推进金华市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磁性材料场景指引编制与落地。

二、以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两新”深度融合

一是构建全域孵化体系实施《金华市大孵化集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磁性电子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造“科技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孵化集群。二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我市发布《金华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组织开展2025年金华市中试平台申报工作,支持横店东磁建设高端磁性材料及新能源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对认定的平台给予补助,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和产业化

三、支持重点领域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转型

一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聚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磁性材料、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或协同区。二是强化绿色技术攻关。支持磁性材料等领域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围绕节能减碳、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突破一批核心绿色技术。三是推动产业绿色化改造。开展绿色制造标杆梯度培育,鼓励应用先进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支持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提升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四、人才互聘共享

一是优化产业人才育引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动态调整急需紧缺职业目录,深化技工教育区域一体化改革,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托本地院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等平台,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服务。实施《金华市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建立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加速集聚战略科技人才。迭代市“双龙计划”支持体系,聚焦产业科创一线及青年人才。实施“千博万硕”引才三年行动,高频次开展“大学生创新交流”“十省百校巡回引才”“百企高管进高校”等引才活动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副总”“首席科学家”“产业教授”等双聘制度,迭代“百博入企”“科技特派员”制度,保障双聘人员合理收益与畅通晋升通道,探索依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80%权属奖励。

联系人:傅云波,联系电话:0579-82476263

 

    金华市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