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潮涌浙中 续写改革新篇
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在浙江之心、婺江之畔,金华正行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征程上。近日,省委书记王浩赴金华调研,充分肯定金华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对金华寄予“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殷切期盼,坚定了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的信心决心。当前,金华牢牢把握“优势突出、潜力巨大”的市情特征,坚持“扬长补短”重要方法论,以浙中科创走廊为主引擎,落细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前所未有的力度大抓落实,推进创新浙江在金华落地突破。
系统布局
打造创新策源“主引擎”
金华积极探索创新浙江的浙中路径,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奋力打造浙中科创走廊主引擎,不断提升创新能级、放大机制优势,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产业结构向新向好。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0.4%,位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速22.8%,位居全省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6.5%、23.2%,均位居全省第一。
政策体系加快完善。金华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出台《金华市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通过立法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制定《关于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金华市大孵化集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金华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提质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提供制度保障。
科创平台提能升级。建立健全科创平台分层分类分级建设管理和“三三制”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平台赋能产业作用和“自我造血”能力。组建市产业创新研究院和产研院公司,探索“一院两制”、项目经理制、科研项目“拨转投结合”等创新举措。浙江光电子研究院量子光子束线集成系统中试平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重点培育库;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量子点光转换膜国际标准;金华市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果转化示范城市。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建立包括28项科创强基重大项目、3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26项重大产业项目在内的重大项目清单。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紧盯省科创强基项目,1—9月,全市科创强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1.3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6.17%,位居全省第一。
教科人一体
激活创新全域“原动力”
今年以来,金华在市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委员会领导下,建立教科人一体推进工作专项机制,加强议事、工作、政策、评价“四联动”,谋深抓实贯彻落实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路径、项目和载体。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金华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以“评价赋权、流通破壁、生态涵养”为核心抓手,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高效协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紧贴产业需求扩容人才目录,新增紧缺型、实用型两类人才分类。聚焦用人主体授权不够、企业自主认定事项不多等堵点卡点,推进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面向592家重点企业自主认定产业人才1001名,通过人才互聘共培12条举措促成“科技副总”到岗381名、“产业教授”到岗164名,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3项。今年以来,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89人、技术技能人才4.28万人、大学生8.24万人。依托外籍人才来华便利试点,拓宽人才认定范围,截至9月底,全市持有外国人工作许可证9801人,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夯实人才基础的同时,金华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财政金融支撑。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政府“真金白银”投入为引导,加大对科研平台、人才引育、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四条赛道的科技投入。今年上半年,全市科技创新投入157.09亿元,其中政府科技创新投入19.36亿元,四条赛道投入占政府科技创新投入比重为30.74%,同比增长10.15个百分点。完善项目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激励政策,设立全省规模最大的省自然科学基金浙中科创走廊联合基金,组织申报2026年度项目420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46项、青年项目374项。探索与企业设立联合基金,支持围绕地方产业开展联合研发攻关。
此外,金华坚持将科技金融作为赋能创新、支撑发展的关键变量,创新全链服务模式。“科技金融提能升级‘1+N’行动”入选省级教科人一体改革任务专项试点。推出“股债贷保担”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良性循环,为“围产期”企业靠前服务并加速“催生”,针对注册成立仅3天的企业即提供200万元研发损失险保障、投放200万元科技信贷。面向科技型企业开展需求摸排,“一企一策”定制保险方案,推出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险、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险等保险产品,上半年累计承保科技型企业保单1.3万笔、保费收入2.55亿元。出台科技保险补贴实施细则等政策,构建“政府补、企业出、保险保、银行贷”的风险共担模式,并加速落实保费补助,目前已兑付保费补贴15.6万元。落地全省人保系统首个生物医药领域定制化科技保险产品,单项目保额达300万元;组建金华启真科创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1亿元),完成“聚合物分散与稳定液晶材料”等4个“早、小、硬科技”项目的交割。
“两新”融合
锻造产业升级“硬实力”
金华深化“科创平台+孵化集群+产业链+科技企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全面推动科技成果快研发、快转化、快生产,让科技企业敢来、能活、快长、变强。
打造多层次的孵化平台。针对科技聚焦产业不够、科研成果转化不畅、孵化加速质效不高等问题,积极谋划建设环金漪湖、环双江湖等12个区域性大孵化集群,融科创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于一体,实现“两新”融合从基础服务向专业服务、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从孵化链条向厚植生态转变。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孵化面积超36万平方米,新增在孵企业447家,新增基金投资项目43个。
迭代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在规上企业中抓研发机构建设,在设有研发机构的小微企业中抓“小升规”,推动研发机构设置“全覆盖”。在今年的市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全面落实企业牵头或参与的占比不低于80%。
打造全链条的转化平台。加快构建“研发攻关+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全链条成果转化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链和未来产业方向,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资源。目前,全市已有20家拟创建首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覆盖各县(市、区)和大孵化集群,链接10个中试平台。
面朝未来,金华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浙中城市,将继续以奋进之姿、创新之策、务实之举,把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风景,为创新浙江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浙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