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三支队伍”建设要求,建强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同时将加强科技特派员团队建设,促进专家与企业直接联姻,作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有效抓手,形成了政府推动,多单位协同,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作用,农民群众得实惠的良好工作局面。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共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定好一个政策,强化工作保障。
出台科技特派员政策,从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主要任务、工作职责、人员管理和经费保障等全方位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自科技特派员政策出台以来,累计获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5人次,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41人次,县级优秀特派员60人次。浙江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戴丹丽已服务海盐近十年,为企业引进了“引茄1号”“早熟5号”等10余个新品种和蔬菜种植新技术,先后获得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2次,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1次,县级优秀科技特派员3次。
二是选好一批专家,辐射面上创新。
截至目前,海盐县派出的十五批次科技特派员,按照企业选人才、人才选企业的双向选择原则,根据实际需求选派人员。结合派驻地的产业结构特点,辐射所属镇(街道)乃至全县,通过创新主体培育,推动产业提升带动地方块状经济发展。全县现有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6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6家,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市级星创天地2家、市科技特派员驿站1家。工业科技特派员派驻的10家企业中,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占比达80%;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研发中心6家,承担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县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项,入选“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1项。
三是擦亮一个品牌,集聚创新资源。
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紧紧抓住技术传播和产业培育这两个方向发力使劲。上海交通大学潘玉春、浙江农林大学宋厚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王德前等专家教授先后派驻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促成其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成浙江省生猪产业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国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创新平台,主导发布《中国黑猪肉》、《无抗猪肉经营零售规范》等重要标准,成为海盐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浙江大学的夏宜平、周泓教授先后派驻的浙江森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项目“杜鹃新优品种选育推广研究”列入2021年度县级科技计划项目并成功通过验收;2024年,公司的“森植·北团”共富项目入选第二批浙江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