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科技系统将增强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能力,把人才工作作为强化科技战略规划计划、科技创新资源等“六大统筹”的重要内容。
发挥科技部门平台引领、项目牵引等职能优势,一体推进重大科创平台提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等“六大行动”,确保科技政策、人才政策、教育政策协同发力,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发挥抓行业科技人才的主体作用,大力培育战略科学家塔尖力量,引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中坚力量,做强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催生引领未来产业的战略科技型企业家。
充分调动市县引育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积极性,抓好 20 个“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省级创新深化试点,推动教育围绕创新“办”、科技围绕创新“转”、人才围绕创新“干”,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协同发力的浙江路径。
坚持科创平台与科技人才双向赋能
全面提升创新策源力
高能级科创平台是贯通教育科技人才的主阵地。全省科技系统将做强新型实验室体系和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做优新型研发机构,做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推动科技人才向高能级科创平台集聚提质。
强化高能级科创平台聚才能力,突出目标导向、绩效导向、成果导向,把人才引培与科创平台主攻方向契合度、产学研结合紧密度等作为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价内容,加快形成“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尖”的战略竞争优势。
强化高能级科创平台与依托单位共建共享、联动运行,推动实现政策贯通、人才共用、资源共享、成果互认。
强化高能级科创平台培育人才作用,支持科创平台聚焦主攻方向联合高校企业开展协同攻关锤炼人才、合作办学培养人才、共同转化科技成果成就人才。
坚持以重大科技任务锻造科技人才
全面提升技术攻关力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全省科技系统将用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等战略抓手,注重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在重大任务中锤炼人才。
加强“卡脖子”协同攻关。组织科技人才对标落实“在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关键生物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重要指示要求,建立“大兵团、大协同、大攻关、出大成果”的有组织科研机制,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加快提升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
加快构建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的创新联合体。聚焦可建立国内领先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链细分方向,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多方科技人才相互协同的项目型、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支持探索总体部制科研组织模式。
重塑科技计划体系。系统研究制定《浙江省科技计划管理办法》《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加强战略规划、年度计划、重大平台、高端人才、重点项目一体联动与高效协同,强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一管理。
坚持打造科技型企业家队伍
全面提升主体竞争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全省科技系统将坚持增加数量和提升质量两手抓,培育一批“顶天立地” 的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培养壮大科技型企业家队伍。
支持企业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加快融入 “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设立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聚省内优势科研力量,解决制约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
加大民营企业产学研协同攻关项目立项支持。强化从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生产实践中凝练重大科技攻关需求。加强重大科技任务产学研一体化联动,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数占比达80%以上。
支持科技人才领办、创办企业。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创新创业服务,鼓励科技人才通过到企业挂职、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以及离岗创业等多种形式,有效牵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全省科技系统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国内科技和人才交流合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以制度型开放提升海外引才质效。打响“访学访工访窗口”活动、“留·在浙里”等工作品牌。建好“国字号”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
合力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各地将海外研发机构、人才科创“飞地”入驻人才纳入“飞出地”统计、落实人才政策。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载体主动布局。建好国际联合实验室、企业海外研发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载体,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通过海外研发中心、工作机构等吸引使用当地高层次人才。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营造“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氛围,共建科普大生态。
坚持不断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全面提升改革驱动力
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体制机制。全省科技系统将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双轮驱动”,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重塑重大科技人才计划。改进遴选标准、优化遴选方式,更大力度下放科技口省级人才计划、研究员职称等自主评审权,在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培树一批自主评审标杆。
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推进人才评价与科技评价全面接轨,科学实施分类评价。
深化科技成果赋权、单列管理等集成改革。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科技人才大胆创造、安心转化、名利双收。
大力扶持青年英才。深入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引育工程,深化自然科学基金“负面清单+包干制”改革,长期稳定支持一批青年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