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建设尖端医疗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强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科技创新首位战略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努力补齐科创平台和创新人才短板,有关工作如下。
一、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我市围绕“三中心、三高地”建设,以“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指引,以浙中科创高地和科创人才高地建设为目标,积极出台创新政策,优化创新生态。先后出台《关于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政策意见》(金委科领〔2022〕1号)、《金华市科创平台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金委科领〔2022〕2号),实施“510”重大科创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充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对接企业和产业,高质量推进科创平台建设,引进创新人才。
二、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我市加快科创平台提能造峰。《浙中科创走廊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签约落地。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和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先后引进浙江省鲲鹏计划专家顾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封东来院士等团队,“金华线站”开工建设,“一装置一基地两研究院”建设拉开序幕。我市与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金华联合创新概念验证中心,聚焦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构建概念验证科创赋能体系。我市大力建设科创平台“筑巢引凤”。截止目前,共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27家,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通过第一年度建设任务考核验收,交付约5万平方米办公、研发场地,形成“一院两院区三基地”布局;引进团队20个,研究人员148人,全职占比55%,引进孵化企业18家;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浙江省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获批浙江省科技厅“领雁”项目1项,金华市级项目3项。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完成光电精密测试与应用实验室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超快光谱实验室、物性测量实验室、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及实验室内部装修工作;引进各类人才共73人,其中全职引进人员18人(其中博士及高级职称人员13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已于2月21日注册事业法人单位,于3月31日召开第一次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已开展研究院人员招聘工作,确定录用6名,洽谈对接国内高端人才2人;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施国平教授进行接洽,沟通后续合作和项目落地事宜等;开展省实验室调研工作。
三、大力推动创新合作。大力推动金华科技创新合作品牌工科会转型升级,促进国际科技开放合作,打造更优创新生态。4月份成功举办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浙江),大会聚焦生命健康与智能制造融合创新,邀请中外嘉宾超过40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陈润生,哈佛医学院终身教授西蒙罗布森等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来自14个国家的90余名外宾与我市1000家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达成科技合作项目186项,其中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6项,总金额超32亿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11家中央媒体和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10家省级媒体对大会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刊发、播出49篇新闻报道,总阅读量超过500万。大会得到省领导和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6月27-28日,2023港澳·浙江周活动,我市与澳门科技大学签订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深入交流,浙中实验室与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签约,借助澳门科技大学中药领域资源优势,通过强基础、补短板、求突破来提升能级,助推我市健康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
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我市以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引领,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大院名校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化运作,支持大院名校围绕我市“2+4+X”产业创新发展开展特色化技术转移服务。立足企业创新发展充分挖掘企业技术攻关需求和创新合作项目。1-5月,我市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94.7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9.3%,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三位。优化“揭榜挂帅”创新服务平台。1-6月,共发布技术攻关需求榜单5063项,总榜额48.54亿元,帮助318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80项,兑现金额超4.89亿元。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创新首位战略,聚焦平台能级提升、人才资源集聚、创新生态优化。我市将加快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助力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胡继宏 联系电话:82270009
金华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