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金华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永49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12-30 18:01    浏览次数:    来源: 金华市科学技术局

程志芳代表(领衔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金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了加快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级构筑竞争优势,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加强优质企业培育。一是加强科技企业与平台培育。召开全市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会,对全市首批3家技术创新中心、12家重点实验室授牌。结合“两清零、一提升”工作要求,建立研发机构培育库,加强重点企业研究院和企业研究院的建设进度。对浙江普洛家园药业有限公司的浙江省非天然氨基酸手性技术重点企业研究院开展申报指导,查漏补缺,争取在2024年通过省厅认定。2024年上半年,创建3家全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截至目前,我市共有3619家企业建有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有省级研发机构951家,其中省新型研发机构6家、全省重点实验室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8家、省企业研究院184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25家。是加强科技小巨人培育。集中力量抓好当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对已推荐的89家初次申报企业中的41家重点企业进行重点一对一指导企业修改申报材料,提高认定率。对22家复审(2021年认定小巨人企业)同步指导,提高在库率。开展2025年储备企业的诊断咨询和对标提升工作,对747家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全面诊断咨询,分级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精心培育,对企业的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率、研发费用等相关要素进行实时分析研判,根据企业产业链生态、生产规模、主要产品等进行画像,结合已有种苗库在今年认定的基础上再建立100家以上重点种苗库,并不断进行迭代,充实小巨人企业培育后备力量。

二、加强法规政策设计。一是起草《金华市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下文简称《条例》)为了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根据相关上位法律法规,结合金华实际,制定《条例》,目前已完成《条例(草案)》起草,正在开展社会各方面意见征集及修改。二是起草科创走廊专项政策。探索建立推动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机制和专班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科产贸融合创新、教科人一体配置”,围绕体制机制、平台建设、人才引进、项目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着力推进解决走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重大事项,制订科创走廊专项政策,逐步形成“1+X”政策体系,目前正在开展意见征集工作三是修订《关于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若干政策意见》。整合修订《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金政发〔20217号)、《中共金华市委科技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政策意见》(金委科领〔20221号),制订出台《关于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拟包括提升科创平台战略引领、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个方面,目前正在开展意见征集工作。

三、加强人才资源集聚。一是高层次人才引育方面2024年上半年,积极做好高端人才项目申报,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引育工程入库推荐工作,共推荐上报52名青年科技人才,其中来自重点平台28组织开展2024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申报48以新型研发机构引进科研人员2024年上半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积极推动省实验室筹备建设,积极对接澳门中药产业,以发挥政策优势推动中医药出海已成功引进科研人员94人(全职49人)。三是建强博士后科研平台。支持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并给予最高120万元建站资助,根据企业科研创新需求引进对口博士后人才,助力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2024年上半年,全市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6家、在站博士后达到316人。四是加强要素保障。持续实施双龙计划人才工程,深化才聚八婺、智汇赋能行动,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全链条机制。依托浙里人才之家推出“i金华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将双龙计划申报平台、人才创业创新高频政务事项等进行系统整合,实现人才政策即来即推、无感智配,人才创新创业事项服务一码认定、一键联办

联系人:李长虹  联系电话:1309579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