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拥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梯次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经会同市相关部门研究分析,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一是做好增值化服务。深入贯彻落实省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决策部署,深挖市场、企业、社会需求,加快构建以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创新人引导育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服务领域增值化改革,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创新力量。二是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浙股(金华)企业上市培育服务中心、金华市资本市场发展促进会、金华市创投服务平台以及金华市培优育强创投基金作用,以科创企业为重点加强上市后备梯队培育,加大资本赋能,协同财政、金融监管部门,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强化人才要素保障。持续实施“双龙计划”人才工程,深化“才聚八婺、智汇赋能”行动,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全链条机制。及时发布人才岗位,用好“i金华”、“浙里人才之家”、人才服务专区等服务平台,为各行业、各领域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各类要素保障。
二、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一是培育主体。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度培育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企业加快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企业将创新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二是加强招引。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浙江)、工科会等各类活动平台优势,对接全球优质创新资源,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潜力大的产业项目,不断壮大本地产业规模,推动产业提能升级。三是项目攻关。深化“揭榜挂帅”协同攻关机制,引导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鼓励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等形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提升产学研协同攻关能力。
三、推进成果转移转化,赋能产业创新优势
聚焦我市十条重点产业链,依托“港、廊、链”建设,推动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方面合作,支持科技骨干企业成长为产业链关键节点控制企业,推动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扩展,打造最优创新生态。加快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创新联合体,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大市场、高校院所金华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技术交易所等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成果供给-概念验证-技术交易-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加强研发成果转化应用。
四、加强科创平台建设,筑牢科技创新基础
以浙中科创走廊为抓手,按照“聚焦重点、分类培育、梯度提升”建设思路,深入实施科创平台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健全“510”重大科创平台体系,全力推进高新区建设。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对接企业和产业,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批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企业研究院、高企研发中心。完善创新券应用管理,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强化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创业者创新动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依托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等高能级科研平台,实施“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推进标志性科技基础工程建设。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给予建议和指导!
联系人:赵晋 联系电话:82468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