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 闪耀处州——20年来,超过2000名科技特派员在丽水传授新技术、传播新观念

发布日期:2023-05-19 15:53    浏览次数:    来源: 丽水市科技局

今年是我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周年。20年来,2428人次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先后赴丽水开展服务,他们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派出单位资源优势,通过新技术的传授、新观念的传播,使我市一大批农民群众走上了依靠科技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产增收的科技致富道路。丽水科技特派员制度也成为当地打造科技强农、科技兴农的一张亮丽“金名片”,我市连续11次获评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市。

2014年5月,浙江省林科院的石从广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来到了位于莲都区黄村乡的郑村。在这座偏远小山村,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农户开展精准指导,成功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正是有了石博士的指导,我们村里开始种植白茶,如今产量逐年提升。2022年全村茶叶种植户已达102户,亩均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郑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和军说。如今的郑村,年产茶青约120吨,毛收入约500万元,带动当地100余户茶农脱贫致富,年均家庭收入增长约2万元,并带领严鸟、汇村、池岭等周边村发展茶园1700亩,茶农收益一年比一年好。正是依托科技特派员这支力量,丽水不断将现代农业技术嵌入山乡村舍、植入田间地头,让科技“点绿成金”,为“两山”转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以食用菌农产品出名的庆元县,浙江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徐丽红13年扎根偏远山区,立足松源街道,服务全县,为庆元食用菌、高山蔬菜两大主导产业提供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及检测技术服务,解决庆元灰树花产业发展中铅超标等难题,为菇农增收上亿元。来自浙江工业大学派驻青田祯埠的郑精武,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为祯埠休闲椅产业转型升级研发多项关键技术,帮助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科技型企业”,并促成青田县与浙江工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近年来,青田企业与浙工大的科研合作经费达1100多万元,为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2014年,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陈思宇,作为省科技特派员下派到龙泉市,他上山下乡,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学会等智力资源,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的团队优势,通过技术对接、项目合作、创意设计等,助推当地竹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实施一个富民项目,建立一个示范基地,推广一批新技术,带动一个特色产业发展,丽水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年来,全市累计由科技特派员牵头或参与实施科技开发项目3022项,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9126项,带动松阳茶叶、缙云黄茶、景宁600高山果蔬、庆元食用菌、青田稻田养鱼等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全市科技特派员还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技术培训9517场次,培训农民45.9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土科技人才。全市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4年、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连续7年全省第一,培育形成茶叶、食用菌、水果、高山蔬菜、稻田养鱼、木本油料、竹木加工、珍贵树种等一批具有鲜明地方标识度的特色优势产业。

但众所周知,丽水偏远乡镇较多,山高路远,条件相对艰苦,如何让优秀科技人才肯下去、想干事、留得住,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对此,丽水全面推行了“四保四优”政策,即“保留科技特派员在原单位的编制、职务、职称、工资福利,优先对科技特派员提任职务、聘任职称、评选先进、评审成果”,为科技特派员解除后顾之忧,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工作积极性。

如今在处州大地上仍然遍布科技特派员穿梭山林、躬耕乡野的身影,他们秉持初心、扎根乡村,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突出贡献,更让广大农民群众有了获得感、幸福感。